肩关节周围炎的病名较多,粘连性肩关节囊炎,因多发生在50岁以上患者故称“50肩”,还因在睡眠时肩部受凉而引起肩部类似风入肩而叫“漏肩风”或“露肩风”。因肩部活动明显受阻形同冻结而称“冻结肩”外,还称“肩凝症”、“肩凝风”等可见该病是一种多因素的病变。[扩展阅读:砭石结合针灸调理肩周炎]
一、病因病机:
在五旬以上之人多肾气不足,血气渐亏,加之长期劳累,又因肩部露卧受凉,寒凝筋膜或风寒湿邪侵袭,劳损为外因,血气虚弱,血不荣筋为内因,少数患者可因外伤而诱发,如肱骨外踝骨折,肩关节脱位,上肢骨折若固定时间太长或在固定期间不注意肩关节功能锻炼,亦可发生。[扩展阅读:医院肩周炎病案]
二、临床表现:
1、有肩部疼痛,不能卧于患侧,可多见于肱二头肌腱沟部,三角肌前后缘,或冈上肌附着点等,不同程度的压痛。
2、活动受限,局部活动逐渐受限,包括主动和被动活动受限,尤其上臂外展,上举及过度内旋手背触腰背时明显,严重患者穿衣梳头、洗澡等活动均出现障碍。日久,肩部活动几乎完全丧失而成“冻结状”。
3、肌肉萎缩,在病程久者出现病疾,被动肩部肌肉普遍萎缩,三角肌尤为明显。[扩展阅读:砭石疗法调理肩周炎的讨论]
三、砭石调理:
患者正坐,术者用右手的拇、食、中指对握三角肌束,作牵引以放松上肢肌筋,一般隔日砭石调理一次连续2—3月。
1、温经散寒、扶阳通络:使用泗滨浮石的砭板侧缘的物性;极远红外线作用于肩部产生的热效应以温经散寒,扶阳通络,施从颈部斜方肌向冈上肌的肩部三角肌前侧后顺肌纤维走行,施刮法,3—5刮法。
2、缓拘疏筋手法:将患者肘平放置术者膝上托平肩关节,右手握砭擀锥施擀滚法按上述程序从上向下,从前向后擀(滚)3—5次,以缓解肌肉拘急。
3、解痉手法:如找到肌束拘急条索状物或肌肉痉挛,可用复式砭板的角从条索状物两头轻缓揉弹拨。弹拨时患者可感到剧痛,随着弹拨可缓解痉挛肌肉,可使疼痛逐渐痛减轻,加大弹拨力度。
4、理筋法:用复式砭板。由上到下施加压的推法,仍按上述顺序施砭术技法操作。
5、分筋法:如发现由于肌膜损伤导致筋膜与肩关节囊粘连者,采用复式砭板尾角或拳式砭具指部在粘连的筋膜间作左右剥离的分筋法。
作砭石在弹拨和分筋时,患者在实施手法可引起剧烈疼痛,因此施手法以较柔和砭术技法,以患者耐受为度。施各种技法时术者手握患肢最好被动,做上肢肩部的外展,前屈后伸,上举后旋等动作相配合,以提高砭石技法的疗效。
[进入“砭石视频”栏目,了解砭石知识,学习砭石操作手法]
【标签:砭石 肩周炎 重庆时时彩网址】